溼答答的天氣裡,終於去看了【Pina】,原來我以為已經很熟悉的Pina Bausch,透過Win Wenders的詮釋,出現不一樣的面貌。

舞蹈從舞台搬到現實生活裡,在捷運車廂、廢棄工廠、宛如世界邊緣的山谷旁。溫德斯讓舞者像守護天使(或魔鬼)般出現在你我身邊,跟我們一樣皆為血肉之軀被七情六慾磨難。春夏秋冬日復一日,故事不斷重演。


即使是文字和語言尚未出現的【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裡,遙遠部落的大地崇拜和獻祭過程,眾人開始用力跺腳,被選中者將愈發狂亂的樂音中跳舞至死…….泥土和汗水交融野蠻至極,像萬年洞穴裡的原始人和動物們,讓我屏息心跳不已,這就是當年史特拉汶斯基帶給巴黎觀眾的震驚吧?

又或者像不能承受之重的【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er)(因為名字過度悲傷我不會想進去這咖啡館,可是帶著票根去飲料有打折),女聲詠嘆調響起,肚子有窟窿的女人在牆邊蠕動,不知如何擁抱的男女手足無措,店員(?)忙著在女子仆倒前搬椅子。不知為何傷心卻又難以自拔,太多無可奈何,曾讓【Talk To Her】裡的極品男也忍不住落淚。

有無可言喻的悲傷,也有孩子般遊戲的片刻。像是去年在台北看的意欲橫流洋溢南美風情的【Aqua】,還有同樣走歡樂路線的【月滿】(Vollmond)和【交際場】(Kontakthof)。最歡樂的莫過於看到在她舞中跳到老的Dominique Mercy,原來女兒這麼大這麼標緻也進了Wuppertal,我感到好欣慰(原來他不是一個人跳到老,而且舞團裡還多了好多青春的肉體)。

溫暖的部分是舞者們輪流分享他們和Pina共同經歷的時光。不是用說的,而是類似心裡話配上或許是靦腆或放電或鬼臉的神情,短短幾秒快速紀錄了舞者的背景和性格。原來Pina是這樣把每個人寫進她的舞作,讓每個人真實釋放了個性。

在Pina影響力的背後,Wenders這次也玩得很開心。巧妙的3D技術讓螢幕變成有深度的舞台,前頭黑壓壓群眾的頭分不清是戲裡戲外。看著小模型舞台上的奇妙感覺,聯想到曾在文學館看小賴和在自己的書房裡起身播放唱盤的雷射影像,瞬間有我是神的錯覺,在雲端看大家跳舞(如果是Pina應該會叼根菸吧)。

還有驚人的美景:被樹林環繞的玻璃屋裡,舞者在餘暉(或晨曦)交錯的落地窗影中起舞

電影裡最喜歡這支舞,可以重複一遍又一遍學著他的動作。

說他傻氣不像舞蹈,其實有時我就是這樣搬弄自己的身體,這就是身不由己。所以Pina真的看穿"人為何而動"的事實:快樂也好,悲傷也好。不繼續舞動,我們都將迷失自己。

Dance, Dance, Otherwise We Lost.

像這樣,一個接一個,舞到世界末日地球的盡頭。



聽說明年會帶著【春之祭】和【穆勒咖啡館】來台北。要記得再去會會老朋友和新朋友。

這些年我一直追的Pina
【前情提要】
˙某年夏天青春交際場
˙香港的月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