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看西看


在我的那個年代,文藝青年們必看的,就是岩井俊二的《情書Love Letter》。中毒到深處,只要置身雪地就有喊出"お元気ですか。私は 元気です"的衝動。後來岩井俊二繼續拍青春片紀錄片,當編劇製片扶植不少後進,卻再也沒拍出比《情書》更有影響力的電影了。

最近的一齣韓劇《甜蜜的人生》,原始片名是《La Dolce Vita》,卻一點也不費里尼,反而是向岩井俊二致敬,用冷冷的口吻訴說婚外情的芭樂故事,沒有此類題材常見的婆婆媽媽,卻多了推理劇的故弄玄虛,像散文像詩一般,不斷在現在過去未來的時空跳接,劇中每個人都有不堪回首的往事,可是當下不把話說清楚,只有考驗觀眾記憶拼圖的功力。這樣的故事註定收視率不可能好,可是我喜歡。

女主角留著中山美穗在《Love Letter》裡的短髮,在小樽的街頭徘徊。我說女主角過分傻氣自溺,還不斷消費我最愛的經典畫面招牌場景,甚至,連音樂都如出一轍的,舒緩有秩,沉吟動人。

可是能怪她嗎?她太早結婚生子走入家庭,還沒找到人生的目標,連像樣的戀愛都沒談過,就如同其他絕望的主婦,日子只剩家事和小孩。這樣看似郎才女貌的結合,老公又是優秀的基金經理人,本應過著衣食無憂的甜蜜生活,可是她一點也不快樂,面對丈夫外遇也無能為力,想死還要偷偷躲到天涯海角,演出一段逃離現實的失樂之旅。

沒想到中年大嬸還能在異國雪鄉,和目光迷離的年輕帥哥談起戀愛,在雪地裡偷情。小樽浪漫無敵的雪景,的確具有療傷功效,要不是燈塔的出現(韓國人是燈塔控),我還真以為是情書續集呢。女主角終於在這裡找到活下去的意義:

…很輕鬆,看似比我年輕的男子,很隨意的樣子,讓我感到輕鬆,這時"甜蜜"這個詞浮上我的腦海,是誘惑…

基於編劇之虐人不倦,故事註定無法甜蜜下去,原來帥哥也是來尋死的,而且背後還有更多的秘密呢。越來越陰暗的李東旭,轉身變成《天才雷普利》,挑戰多重人格同性戀傾向(後者沒有很明顯,可我怎麼看都有這味道),頗有向花美男祖師爺亞蘭德倫致敬的意味。

劇中主角每個都活得好累,我也看得好難過。我對婚姻的現實社會的現實和友情的現實感到寒心。我還真是吃飽了撐著,看到大家都不好過,就覺得自己實在太幸福了,這就是偶像劇對社會的教化意義吧(ps.本片題材實屬青少年不宜,能夠在民風保守的韓國螢幕上演,我只能說,韓國社會有進步…)。

對韓劇迷而言,《On Air》絶對是不得錯過的經典:看大明星客串的戲中戲是一大樂事;看大腕編劇面對自己的"經典台詞",那種不忍卒睹面紅耳赤的表情,很妙;看製作發表會上言不由衷的互相稱讚,殊不知是經過多少晝夜心力交瘁的衝突咒罵後換得的寬容,或者是,逢場做戲;還有看到咱們寶島台灣在劇中散發國際巨星般的光彩(涵碧樓實在美麗極了),第一次佩服韓流製作引領亞洲觀光風潮的功力。

我不知道演藝中人是否真的如戲中所呈現的這麼歇斯底里,有些角色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地義氣過人。戲痴如我,寧願相信過程比結果更迷人。電視劇的力量是甚麼?不就是讓人相信有一見鍾情至死不渝?相信善惡有報好人終究會成功?相信為了相信自己的那一個人努力,一切就有了意義。

正如劇中編劇,勇敢迎向收視率下降時所說的:如果我在此哭泣低頭,那麼這麼多幕後工作人員放棄自我投入的努力,不就沒有意義了嗎。編劇到最後成為鼓舞週邊所有人的力量,夫子自道,誠意格外動人。

雖然在戲裡可以一派瀟灑畢竟背後有人情義相挺,現實中還是得考量到收視率,這樣一部出自國民編導黃金組合的戲,終究無法將圈內黑暗面進行到底,嗜血媒體和齷齪經紀人到最後都變成體恤他人的好人,一笑憫恩仇。正因為看戲的是傻子,我寧願相信,戲假情真,演藝圈是存在真心和友情的。

放長假的開始,我的左半部開始麻痺,不分晝夜的指尖微微的麻木,已經不用工作了,所以應該不是職業病,難道是之前謊話說太多的報應嗎。我從《秘密》這本書學到的是,要正面的去想我是健康有力的,所以我還是勤奮的慢跑踩腳踏車睡眠充足營養均衡監控血壓也正常.可是麻木情況似乎並未改善,甚至隱隱作痛.

爲了轉移注意力來看新日劇吧,天海祐希的《Around 40》我是看得哈哈大笑,未婚單身女子的處境令人心有戚戚焉,藤木直人的眼睛依舊比女主角還美,不冏的龜毛樣子讓人發噱,果然上了年紀的帥哥不能只有帥,反璞歸真的無印良品風更讓人印象深刻(滿口eco隨身環保筷實在太對我的胃口啦).

雖說如此我的問題還是存在,奇摩知識有云,可能是"尺神經麻痺",或是"頸椎腰椎錯位壓迫到神經"等等,更讓人傷心的說法是"35歲屬於肌肉筋骨衰退老化的開始如果問題不處理未來發作會越來越嚴重…",我才驚覺到,難道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到了做復健的年齡了嗎?

對於年紀,我一直過份後知後覺,一直不覺得25歲就該嫁人30歲前生小孩60歲前退休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里程, 或許我跟天海所飾演的聰子一樣,潛在裡以為自己還是身材合度童顏無敵的公主,公主就是活在童話裡,沒有婚姻市場價值曲線遞減的問題;公主是活在家人的呵護裡,所以即便待業中也厚著臉皮規劃旅遊.當身邊的朋友都在結婚生子婆媳相處賺錢買房的壓力中一步步成長時,我一直耽於一個人的幸福,也從來沒有因此否定自己的生活方式,《Around 40》的確很真實的說出我的心聲,卻又過份美好的安排了too good to be true的腳踏車王子.連續劇的結局不管是happy ending 或open ending都有支持者.現實生活呢? 如果少點干涉,多些支持,或許更能有不一樣的結果吧.

加油吧!謹獻給所有AroundAnyAge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進的女子們.


因為不想要繼續帶著刺活下去,就算過去多麼黑暗,就算不斷被欺騙然後拋棄,還是想要面向著陽光,或者說,成為陽光給人溫暖。

有人說的好,就算老梗只要能起作用,就是好梗。
所以對冬季強檔《沒有薔薇的花屋》這樣從頭到尾老梗的戲,還能讓人家還是忍不住哭啦,尤其是一開頭的五分鐘內,一句對白都沒有的情況下,就讓我爆淚。

雖然對越老越走向光明的野島非常不能適應,前一部《愛的牽絆》亦然,即使際遇再悲慘也要笑著迎向明天的莫名奇妙邏輯,也只有在野島筆下絕對善惡二分的世界裡存在,而且不斷變型搬演。打從《一個屋簷下》開始,野島就一直在這種光明和黑暗之間掙扎,都是不同形式的灑狗血,雖然劇情誇張,可是真的好看。這個世界是由純真單純的大哥和失聰善良的護士對抗變態教師殘忍父母,無論如何都有"夥伴"一起作戰,所以我們不怕孤獨,得以保有自我,大哭之後可以馬上大笑,只有野島伸司有這樣的本事。

最喜歡的校園黑暗三部曲(未成年/高校教師/人間失格)是我心目中的經典,英文老歌搭配千住尋的配樂,再美的青春終究也要像櫻花凋謝,多年來我一直擔心有自毀傾向的野島會因為對這個蠻不講理的世界失去希望而離我們而去,所以面對愈見寬容的薔薇花屋(終於不會有死光光的結局,美到不行的片尾有虎爛之嫌),我應該謝天謝地了。

雖然人家從小就是福山雅治的fans(羞),可是坦白說,他在《伽俐略》裡解謎的神氣度卻一集不如一集,看到最後只有主題音樂響起小宇宙發功的瞬間我才稍微醒過來,完全無法滿足推理迷的灰色小細胞,令人對片中的偵探物理教授湯川學的印象不佳,只當他是個徒具外貌愛耍帥(事實上也真的很帥)的中年型男。
不過當我聽說號稱他最佳作品的《嫌疑犯X的獻身》將由我也很愛的中年型男堤真一,演出物理天才對抗數學天才的情節,當下讓數理迷的我馬上去買書來看。書封文案說的太多,也因為故事情節又非常之平凡無奇,幾乎讓我一邊哈欠一邊質疑起直木賞有很了不起嗎?沒想到到了結局倒數20頁左右,情節急速逆轉,其實也不算逆轉,而是前半部用了大篇幅催眠讀者落入邏輯的陷阱,最後發現真相簡單到幾近荒謬,更讓人打從骨子裡發冷顫.

東野圭吾的作品,《伽利略》和《白夜行》我都只看過日劇版,在《白夜行》裡所構築的驚人社會案件,年輕生命在破爛世界裡,為了生存身不由己的走上絕路,用純愛動機粉飾的殘酷罪行,讓人在看的時候頻頻搖頭,看完後不斷落淚。《伽利略》裡的大堆頭明星陣勢和幽默的敘事TUNE調,一度讓人以為是另一部《古佃任三郎》,不過幾個片段中,漸漸卻發現,即便科學可以驗證犯案的細節,卻永遠無法解釋人性偏執與冷酷的一面,唐澤壽明和香取慎吾的演出令人驚艷,假科學之名以圖自身之利的結果,面對的是一山還有一山高的江湖現實。

意猶未盡忍不住拜讀東野的舊作《宿命》和《湖畔謀殺案》,一口氣看完的結果,相當滿足.和我所鍾愛的犯罪故事相同(如柯恩兄弟的冰血暴),東野san筆下的案件似乎都不是刻意計畫發生的,而是為了掩飾烏龍過失所犯下的連續罪行,正因為每個故事都不只是單純的推理解謎,才是平凡到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世上哪來這麼多倒楣的金田一和柯南呢),也真實反映人生的無奈,正所謂"完美的犯罪只是紙上談兵,所有計畫端賴作者安排,而現實則是充滿未知數"。東野圭吾,則是不斷冷眼呈現"不得不如此"的殘酷現實,沒有太多激情,如果有一點溫度,也是稍縱即逝。

如果有下輩子,我真的想做一顆樹.
所以這輩子,住的地方一定要有樹.

伊東豊雄(TOYO ITO,上圖左的花美男,穿著如春櫻般PINK)也是這麼想的嗎?我們沒有參與會後的Q&A不得而知,畢竟我被他那張從喝果汁到尿尿的示意圖刺激到超想上廁所,想像台中大都會歌劇院落成的時候,看到人群在消化器官一般的的連續空間裡流竄,一定很好玩,不知道屆時胡市長會怎麼想?

其實伊東的理念,跟我家那個想住在洞穴裡的阿德也差不多.伊東希望空間是延續的,人和環境不應該以一堵圍牆分開.伊東理想中的建築,不只遮風擋雨,更讓居住其中的人在工作之餘放眼窗外,還可以感覺季節遞嬗、月昇日落,將是多麼美好的事.

演講中伊東更以日式建築經典的京都桂離宮(如圖左←)為例,室外的碎石步道庭園造景,以及室內重重疊疊的幾何窗格和拉門,內外空間並無明顯的區隔,反而更能在每個轉彎以及每個角落,將門外的大千世界引進房內,視覺上的連續性反映出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學。我沒去過桂離宮,可是我理想中的家,大抵如此:簡單寫意、自然開闊.

所以伊東不斷模擬森林海藻或浮萍的形象,在水泥城市構建出一件件可愛的作品:遠眺東京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圖右→),如同青翠山丘上的洞穴群,被小小叢林所環繞,全然不突兀.民眾可以在透入自然光的閱覽室中,或倚或坐在如鵝卵石般的小椅子上,輕鬆地閱讀討論 ,完全不像傳統圖書館的厚重拘束,知識在此自由開展.

←而像是東京的MIKIMOTO總部(如圖左),像極了老鼠愛偷吃的cheese;而表參道上的TOD’s總部,簡直就是大型樹屋(如圖右),時尚品牌以自然元素包裝早就不是新鮮事(我就好愛Mulberry的桑樹logo),只不過以如此巨大的企業總部方式呈現,老品牌彷彿也有了新生命,點綴了城市的死板面容,幽默又好玩。

現代人覺得生活距離大自然越來越遠,於是開始在居住的環境中模擬自然,仿效造物主的大能:從新藝術到裝飾藝術,從樹屋到鳥巢,從廊香教堂的聖光到高第的家飾,大自然的秩序,隨機中暗藏複雜幾何演算的規律,其實是最恆久不變的美麗.感謝伊東豊雄這次的造訪,讓我想起也更珍惜,來個深呼吸,欣賞週遭隨處可及的點點滴滴.
(右圖上)華麗的蜂巢:高第設計的家具飾品
(右圖下)岩洞的聖光:柯比意法國南部的廊香教堂



【引申閱讀】

  • 北美館展覽官網
  • 看看商業週刊怎麼說
    • 【前情不再提要,完整劇情請參考漫畫版《交響情人夢》…….日劇SP的《第二夜》中也有…一點】
      話說野田妹和千秋學長在巴黎築起愛的小巢之後,感情日漸加溫,琴藝更加精進,更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變態夥伴(例如法國御宅男和俄國花痴妹),大大開展了變態的國際觀。更進一步的是,在某位變態貴族的邀約之下,野田妹欣然化身成美少年莫札特,跟他的變態好友們在不列塔尼鄉間古堡裡演出一場場Cosplay Mozart,精采程度可謂整套漫畫之最。

      其實比起炫技的李斯特或是拉赫曼尼諾夫,野田妹最最麻吉的還是莫札特了。怎麼說呢?原來莫札特跟野田妹一樣,也超喜歡研究便便談論屁屁耶,三分之一的人生都在巡迴各國路上的莫札特寫給媽媽的家書裡曾經寫到:

      母親姆塔!我喜歡奶油!託您的福,我們平安健康,走遍諸國,雖然身上盤纏不多,但我們還是心情很好。沒有人便秘,我週遭的人們,也是把大便堆在肚子裡,吃完飯就會嗯嗯,夜晚也一定會放屁,屁聲響徹天空……

      於是從野田妹的為人處世我確實見到莫札特上身,小星星在黑白鍵上躍動,揮手頓時漫天燦爛,阿瑪迪斯的狂笑在夜空中迴盪不已,粉紅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