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人生


這個時候,不讓高山的櫻花獨領風騷,平地的雜草也很有骨氣舖起一地黃的白的紫的花毯。山友、鳥友、蝶友們和他們鍾愛的萬物一樣率先感覺到變化,紛紛準備好裝備走到戶外。

還有哪些人特別留意春天的到來?

自第一聲春雷起,農人開始走入霧雨蒼蒼的春原揮灑汗滴積累一年的辛勤。

婆婆媽媽們在廚房裡細細切絲慢慢調理,用愛心包裹起春天的蔬菜,清歡有味的春盤就是現代闔家享用的潤餅。

中醫說這個時候要養陽,就是順著春天的生發之機把積聚一個冬天的隱患釋放出來。所以利用春光夜臥早起,放鬆心情,對生長中的萬物保持耐心和愛心。

善感而好觀察的詩人更是不落人後,余光中的太陽點名把白頭翁綠繡眼南洋櫻花羊蹄甲喚到跟前,從阿里山到陽明山看到詩裡沒現身的木棉花,原來春天已經非常徹底地來到了。

春天是讀詩天,是上山天,是喝茶天,是時候開始覺醒,從腦袋到嘴巴,心靈到四肢,讓身體依著自然時令過活,五感彼此迴響,一個人的小宇宙和世界的大宇宙唱起協奏曲。

正因為春天是一隻或許的手,經過他的溫柔擺弄接下來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一日之計在於春,人啊得在春天做好準備,迎向接下來的酷暑或嚴冬。

【本事】

˙之一
春分日公司登山社活動躬逢阿里山櫻花季空前盛況,我被人海嚇到現在還回不了神。在有限的時間裡小走了一段幽靜卻充滿生趣的塔山步道,雖然路上的植物還是認不出幾棵,林間的鳥兒總是逃離我笨拙的視野,總算有看到日出、做了森林浴、和挺著八字鬍的冠羽畫眉小眼瞪大眼(洪協有拍到喔),還有回途路上在霧氣陽光裡發亮的新綠茶園,和好吃的奮起湖便當(如芸推薦的阿良鐵枝路便當),這樣美好的春天記憶會好好收藏起來!

˙之二
由生活美學家韓良露的南村落發起的春天潤餅節活動,第一場講座於3/22在林語堂故居開跑,先是由詩人陳義芝引領我們從古今中外的詩詞裡閱讀並想像春天的意象和滋味,韓良露則以西洋占星和天文運行對照節氣的科學。活動慢了幾分鐘才開始,原來是主講者還在外頭看山賞蝶,好一個悠閒的春日午後。陳老師念詩的感情很豐沛,聲音在草山的春光裡迴盪不去;韓女士詳盡養生膳食的背後原理,爽朗笑談有好友相伴的有情人生多麼充實。時間很快過去,還來不及深入講到主角潤餅的故事,回家路上忽然非常想念起阿嬤滴著菜汁的潤餅捲……於是馬上到士林夜市大快朵頤。

【講座裡提到的詩….有機會讀讀去,感受我感受到的春意】

˙陳義芝的《雨水台灣》書寫屬於台灣的共同記憶

˙美國詩人E. E. Cummings很美的小詩《春天是一隻或許的手》(Spring is Like a Perhaps Hand

【延伸閱讀】

˙剛好在讀老祖宗的養生智慧《黃帝內經》(簡易版),開篇即在說明春夏秋冬,要我們學著強化對天地自然的洞察力,進而順著自然本身的韻律生活,巧妙的和講座內容相呼應。

…獨自登山,需要集中心神,絕不要讓注意力鬆弛片刻,隨著你越爬越高,習慣了危險,習慣了與命運擦身而過,你會愈來愈相信自己的手腳和頭腦,並學會信任自己的自制力。漸漸地,你不再感受到刺痛的關節、抽筋的大腿,以及因為持續專注造成的緊張;漸漸地,你陷入恍惚,攀爬成了清晰的夢境,幾小時一眨眼就過去了。日常生活的混亂-尚未支付的帳單、沙發下的灰塵、天性中的缺陷-全都暫時被拋諸腦後,留下的祇有凌駕一切的一片清澄,以及眼前的嚴肅任務。…

摘錄自Jon Krakauer《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


什麼樣的動力,讓一個甫以優異成績自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放下一切選擇四處漂泊,最後無聲殞落於阿拉斯加的曠野之中?

《阿拉斯加之死》的原著電影探討的就是這樣ㄧ個真實案例,作者曾經歷相同的心路歷程,走向大自然的驅動力簡言之是『為了逃避沉重的家庭桎梏、複雜的人際關係、物質慾望的箝制、進而探索心靈的原鄉、追尋生命中的美與孤寂』,相對於原著報導文學式的追根究底,電影果然感性很多,輕描淡寫主角Chris旅程中,遇到的人事物,以及感動之後留下的隻字片語。就敘事的完成度、催淚度、感性詩意的畫面、加上無懈可擊的音樂,成為去年度我心中的最佳影片。

其一:有或沒有

Chris出發前燒了錢、剪了卡、丟下他的車,行囊中只剩下書,一路上自食其力,"享受與其他漂泊者萍水相逢的濡沫之情",除了來自廣袤大地的單純感動,沒有多餘的需要,有些死裡逃生的瞬間連記錄都沒有,只剩下"活著的極度歡欣喜悅"。Chris無疑是超人哲學的信仰者,不需要西裝筆挺在高級餐廳裡的口沫橫飛來証明生之價值,擺脫物質世界的束縛,因此全然自由。

其二:不幸或不孝

是怎樣的成長背景造就了Chris的信仰呢?受到上流社會成功父母的悉心呵護,Chris無疑是個人見人愛的年輕人,為什麼不能過著王子般幸福快樂生活就算了?"不孝"兩個字可以簡單否定他的作為,造成出走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道德潔癖的Chris面對構築在謊言之上的幸福表象(父母的結合是由於前次婚姻的不忠與背叛),他一定問過自己千萬次:我該如何去愛你們,你們具備一切我所痛恨的虛偽勢利現實,卻只因為你們是給我血肉,就要我放棄我的靈魂信仰?

雖可理解但還是遺憾,Chris和父母針對此事始終缺乏良性的溝通,Chris是寂寞啊,所以他不斷在旅程的過客裡找尋理想父兄或慈母的身影;卻又承受不住幸福的重量,連天掉下來的愛情都被拒之門外(併發火花的對象是後來以暮光之城爆紅的Kristen Stewart,小展歌喉的模樣超正),簡直讓人扼腕。

其三:生或死

原名其實是嚴重的誤導,Chris老遠來到阿拉斯加絕對不是要求死,事實上他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尋求活下去的,所以他不斷的從路人和書中吸取野外生存的知識,可是他還是太自以為是的稚嫩了,而且缺乏事前的規劃,原著提到連地圖都沒有的他,結果是死在離大馬路不算遠的所謂"荒野",死於誤食毒植物的烏龍事件。

垂死時迷幻之際他寫下"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hared(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並且夢想著回到父母的懷抱之中(這時我已經哭到不行)。

悵惘之餘,我寧願這麼相信,如果Chris的旅程沒有意外的結束在阿拉斯加,經歷這一段漫長的自我放逐,聰明如他,應該有稍微學習到如何在獨處和與人相處之間求取平衡的哲學吧!感謝這部誠懇的電影,讓我不用親身體驗,也得到很多很多。

【後記】

這篇心得寫了幾個月遲遲無法完成,因為電影中不斷提及美國作家梭羅的《湖濱散記》,於是我想從中更進一步了解造成Chris出走的感動。讀後果然深受衝擊,有好一陣子無法回到現實。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會有本書讓年輕人實行壯遊的夢想,在我們這裡是《轉山》,百年前就是《湖濱散記》。

《湖濱散記》說穿了是一個人獨居在湖邊兩年間,除了自然之美,什麼都不要什麼都看不順眼的碎碎念。可是唸得理直氣壯,擺脫世俗物慾,他要的就是純粹的心靈自由,我完全了解那種「帶著一本書在湖畔樹下坐看日出日落」的喜樂,或者「種多少吃多少」的實在。

兩百年後,華爾頓湖已經成為熱鬧的營地,而簡單生活成為顯學,梭羅的自然書寫到現代肯定成為人氣部落格作家。可惜我讀的志文版翻譯實在,嗯,只能意會難以言喻的玄妙。應該找英文版來看的。

【電影本事】

˙本片導演是今年新科影帝的Sean Penn。當年的好萊塢浪子今天成了顧家的好爸爸,不過在電影裡還是可以感受到他不同流俗的堅持,看他選擇演出或演繹的片子就知道,從來不取巧,總是有爭議。

˙電影原聲帶則是另一個亮點,Pearl Jam的主唱Eddie Vedder為此片量身訂做,每首歌都唱出Chris,當時當下的心境,尤其這首Society,唱著這個貪婪又奇怪的社會,「少了我一個也不會怎樣」,完全唱出某種loser的美麗和淒涼。

It’s a mystery to me
we have a greed
with which we have agreed

You think you have to want
more than you need
until you have it all you won’t be free

society, you’re a crazy breed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When you want more than you have
you think you need
and when you think more than you want
your thoughts begin to bleed

I think I need to find a bigger place
‘cos when you have more than you think
you need more space

society, you’re a crazy breed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society, crazy and deep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there’s those thinking more or less less is more
but if less is more how you’re keeping score?
Means for every point you make
your level drops
kinda like its starting from the top
you can’t do that…

society, you’re a crazy breed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society, crazy and deep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society, have mercy on me
I hope you’re not angry if I disagree
society, crazy and deep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1971年,剛好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年代,當時的《一座小行星的飲食》開始提倡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肉類的攝取,才是解決糧食分配不均的根本之道,這本書從此改變了百萬人的飲食習慣。三十年後,作者和女兒再次走上追尋之路,在五大洲九個國家的不同角落裡,見證了一群人,正努力藉由飲食讓人類更接近自然,並使我們得到更真實的生命,續篇《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於是誕生。

短短幾個月之內,我有幸目睹隨著油價飛漲而來的恐怖通膨,以及隨著通膨而起全球恐慌和政經騷動。對我而言,失業後必須練習縮衣節食的我,早就喝不起牛奶吃不起牛肉,將日劇《Around 40》男主角的名言換句話說是:我是小氣,不是環保

這時候重拾《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當年並不能理解作者為何堅持素食以及有機耕作,現在來看,背後的用心良苦如同當頭棒喝,原來作者早就預知,農業採用大量機器化耕作、基因改造、走向全球化之後,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水土流失、疾病變異、貧富不均…等等有形無形的惡果,現在正由我們來承受。

我回憶起大學時因為修課接觸了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一點也不陌生,長年以來受到家人親友的影響,生機飲食是十分親切的概念。雖說親切,倒也沒有捍衛她的雄心壯志,因為我還是太饞,無法放棄美食,我又ㄧ向存在某種程度的鄉愿,寧願保持低調息事寧人。

《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這本書從一開始便告訴我,要勇敢勇於改變生活習慣,勇於迎向與眾不同的恐懼,勇於體驗得不到回應的孤獨,並勇於告訴自己和旁人:我們是有選擇的,而且不要小看我們的選擇,有可能改變世界。

這本書的核心論述是我們不願面對的真相:糧食危機,以及糧食危機背後的社會動盪。但糧食真的不夠嗎?誠如聖雄甘地所言:

這個地球足夠供應大家所需,但不能滿足少數人的貪婪。


食物於我,究竟代表什麼?只是吃下去拉出來的過程?是社會地位生活品味的象徵?我喜歡這本書中的說法:

食物是人與世界的連結,你吃下去的,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可以決定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更進一步的是,你在哪裡買將影響到從上游到下游環環相扣的鏈結,因此重新定義世界的階層。如果繼續任由現在的消費模式,資源永遠集中在少數國家或企業或個人手上。

跨國量販店和連鎖超商的興起,表面上是受惠於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結果,實際上卻運用其大量生產與行銷優勢,使得社區小商店無法生存,造成選擇與口味的制式化和單一化。大部分的連鎖店更以低廉薪資來雇用勞工,而降低了這些服務業僱員的薪資水平與勞動條件。

跨國連鎖咖啡店一杯100元的拿鐵,你買到是70%的品牌價值(包含大量的廣告)、20%的情調氣氛(包括冷氣廁所和音樂)、10%的附加服務(包含服務員微薄的時薪以及無線上網等等),遠在衣索比亞的揮汗如雨的咖啡農可能只拿到1%(砍掉林蔭好讓咖啡快速成長的量產方式,加上農藥及化肥的汙染,嚴重破壞生態平衡…),這就是我心目中"沒有愛心"(且不公不義)的咖啡成分。

這本書帶領我們來到五大洲的九個國家:加州的神奇菜園透過有機栽種的過程重新建立社區活力,孟加拉的鄉村銀行所提供的微額貸款,顛覆傳統銀行的功能,協助當地人民擺脫物質與精神上的貧窮…等等,這些故事或許發生在地球彼端,但是卻一點也不遙遠。

書裡的農夫讓我聯想到在我們的島上也有很多農人,像是在南投九九峰下種蘆筍的邱叔叔。這些人都不是一天決定這麼做的,很多是為了家人的健康,放棄了重度污染壓力的都市生活,半路出家,選擇不熟悉的農業,以自然農法,因時因地制宜的和大地對談,每次收成都是充滿感激。

所以我開始在街角小店消費,或許貴一點,但我知道我不是"因為便宜而多買一點",而是"因為太貴而少吃點";開始回到傳統市場買菜,我喜歡手上剛買到一把十元的菜豆,因為我知賣菜的女孩子是幫外婆出清自己種的菜,雖然她拙於推銷可是我喜歡她害羞的笑臉。

閱讀這本書只是一個起點,我知道還有更長遠的路要走,也希望藉由身體的力行,我能更清楚自己所作所為的意義。

【延伸閱讀】

放長假的開始,我的左半部開始麻痺,不分晝夜的指尖微微的麻木,已經不用工作了,所以應該不是職業病,難道是之前謊話說太多的報應嗎。我從《秘密》這本書學到的是,要正面的去想我是健康有力的,所以我還是勤奮的慢跑踩腳踏車睡眠充足營養均衡監控血壓也正常.可是麻木情況似乎並未改善,甚至隱隱作痛.

爲了轉移注意力來看新日劇吧,天海祐希的《Around 40》我是看得哈哈大笑,未婚單身女子的處境令人心有戚戚焉,藤木直人的眼睛依舊比女主角還美,不冏的龜毛樣子讓人發噱,果然上了年紀的帥哥不能只有帥,反璞歸真的無印良品風更讓人印象深刻(滿口eco隨身環保筷實在太對我的胃口啦).

雖說如此我的問題還是存在,奇摩知識有云,可能是"尺神經麻痺",或是"頸椎腰椎錯位壓迫到神經"等等,更讓人傷心的說法是"35歲屬於肌肉筋骨衰退老化的開始如果問題不處理未來發作會越來越嚴重…",我才驚覺到,難道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到了做復健的年齡了嗎?

對於年紀,我一直過份後知後覺,一直不覺得25歲就該嫁人30歲前生小孩60歲前退休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里程, 或許我跟天海所飾演的聰子一樣,潛在裡以為自己還是身材合度童顏無敵的公主,公主就是活在童話裡,沒有婚姻市場價值曲線遞減的問題;公主是活在家人的呵護裡,所以即便待業中也厚著臉皮規劃旅遊.當身邊的朋友都在結婚生子婆媳相處賺錢買房的壓力中一步步成長時,我一直耽於一個人的幸福,也從來沒有因此否定自己的生活方式,《Around 40》的確很真實的說出我的心聲,卻又過份美好的安排了too good to be true的腳踏車王子.連續劇的結局不管是happy ending 或open ending都有支持者.現實生活呢? 如果少點干涉,多些支持,或許更能有不一樣的結果吧.

加油吧!謹獻給所有AroundAnyAge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進的女子們.